「中国国际新闻频道直播」cctv4国际新闻频道直播

体育正文 253 0

中国国际新闻频道直播

cctv4国际新闻频道直播

新闻联播是什么哪年开始播的?

1978年。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日19:00播出,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进行转播,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并且启用了新的片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扩展资料:节目特色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通常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务活动(包括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等),思想教育类短片,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国内简讯,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发展历史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她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从党的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1980年劳动节起,《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后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不再把口播国际新闻与国际新闻外景片分开,《国际新闻》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巩固了《新闻联播》的龙头地位。此间,地方台新闻由航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1982年9月1日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1984年起,《新闻联播》派遣驻外记者,收录台湾中华电视台《华视新闻》;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1987年起,《新闻联播》收录美国CNN等国际新闻。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走向世界。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新闻联播》的前身为1976年7月1日试办的《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1978年8月1日正式创办。初期所用的新闻由中央电视台记者采编和全国省级电视台航送,播出时间为15分钟。1980年,国内地方台新闻改用微波干线传送,大大提高新闻时效;同时采编新华社的国际要闻和英国维斯新闻社(VISS)、英美合营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VPITN)的国际要闻。从此,《新闻联播》成为既有国内新闻,又有国际要闻的较为充实的电视新闻节目,每次播出时间由15分钟增加到30分钟。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中央授权《新闻联播》可以比其他新闻单位早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1984年,《新闻联播》增加了有关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报道,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像播出改为直播,提高了新闻时效。 如今,《新闻联播》已成为全国人民获得新闻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1998年收视率达40%以上,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新闻栏目。当初,要求地方电视台转播《新闻联播》是为了完成该节目的覆盖问题。现在,CCTV1是中国或世界无线覆盖最大的电视频道,要求个地方电视台19:00完全转播《新闻联播》显然已经不是为广大电视观众着想了,成了中国媒体最大的资源浪费时段。上海卫视(东方)为什么不转播呢?这是上海电视界的传统.虽然至今上海电视官方没有对此正式表过态__也没法作正式解释,一说就会错。 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几乎是同时成立的——1958年,当时还不叫中央电视台,叫北京电视台,在技术上,北京电视台似乎还落后于上海电视台,两个电视台当时是平级的,真正的“难兄难弟”关系,再加上当时连微波互传都没有实现,上海电视台也就更谈不上转播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了。不过在文革时期,受造反派冲击影响,上海电视台、上海电台办得欣欣向荣的节目还是被迫全部停止下来了,完全转播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的节目。文革结束,上海的电视事业才得以恢复。另外,上海自称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在文化上有特别浓的自豪感,受当时电视界“百花齐放”思想影响,这样的“文化特区”不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上海的电视覆盖率很高,又只有这么巴掌大,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能得到很好的覆盖,所以,上海电视台担子不很重,不像四川、云南这些省电视台,在上世纪70、80年代因为还没有卫星传播手段,而全省性的微波传输条件又只能传播一套节目,因此,为了让各地的群众听到来自中央的声音,转播《新闻联播》是每天的第一要务,以后条件改善,在1986年各地推第二套节目,就都没有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了。不过在本省的第一套节目必须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成了传统,被保留下来了。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上海属于特别市,不转播CCTV。 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
新闻联播是什么哪年开始播的?

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这男主播是谁?求资料。…………

刘阳。刘阳,男,1987年生,南京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2013年获得艺术硕士(MFA)学位。曾在江苏电视台担任体育节目出镜记者、江苏省广播电台《的士之声》节目主持、江苏教育电视台新闻主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2012年至今工作于中央电视台,曾主持《奥运正此时》《新闻直播间》等栏目,现为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今日亚洲》栏目新闻主播。对于首次在央视亮相,刘阳表现得很淡定,他说:“虽然换了一个平台,但对我来说完全是当做常规节目,不紧张,但以前做主播只要一个小时,可现在3个小时打通的直播,真正感受到了无时间备稿的应急处理和直播现场切换加现场连线,内心感受一个字‘爽’。新平台充满挑战和新鲜,我还需要适应。”不过,在真的接到央视调令时,刘阳却并没有显得那么激动和兴奋。为这一纸调令,刘阳吃了大半年的苦。刘阳和徐卓阳前后脚进了央视,但两人并不在同一个部门。徐卓阳在评论部,主要是主播《24小时》,而刘阳则在播音部,目前主播《新闻直播间》。
你好,这是cctv4主播胡鑫悦,去年刚加入央视的新主播 个人资料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8455622.htm第一个回答正确如有答案相同,请注意提交时间请想抄袭或看到答案了就去复制大段资料者自重花时间核实,查实截图花费时间 望楼主尊重别人,及时采纳为满意回答啊
名字叫刚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主持人 照片及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20604.htm
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这男主播是谁?求资料。…………

CC丅V-13有哪些节目主要是播国际新闻的?

提供CCTV新闻频道在线直播及电视节目表预告等服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提供CCTV新闻频道在线直播及电视节目表预告等服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
CCTV13就是新闻节目,每天在不同的时段播放不同的新闻,国际新闻也比较多。
我觉得如果要看国际新闻的话,一般好像更多的是看CCTV-4,一般海峡频道里会有一些国际新闻的比较多呀。
CC丅V-13有哪些节目主要是播国际新闻的?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晚几点播出?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进行转播。播出时长30分钟(有时会延长) 。一、节目介绍《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担任主播。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二、节目背景1958年9月2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与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晚七点左右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并且启用了新的片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扩展资料:节目发展历程1978年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9]  12月31日,央视启用台内仅有的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采访不久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1979年9月1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7月7日,《新闻联播》后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即现今的《全国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是18:3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同年,女主播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1986年1月28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当时的央视副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9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今未改),同时更换片头。同年,《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1990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的新闻影片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10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为青蓝色,动画效果为三基色长方块撞击地球。1992年10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并机播出。1995年7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上部为蓝紫色,下部为黑色阴影,动画效果为三基色光柱飞过地球。年8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字样。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 [15]  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闻联播》由C2转移到C3。1998年6月1日,由于C4的改版,《新闻联播》在四套播出的时间从19:00改为03: 00。1998年8月2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2002年4月15日,《新闻联播》片头再次更新,背景为蓝绿双色极光,动画效果与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头为《新闻联播》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片头。虽然2003年5月1日开播的央视新闻频道经历了几次大改版,但是《新闻联播》此版片头一直没有更换,使用时间已将近15年。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开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13和各省级卫视频道并机直播,与此同时开始在每晚23:10在CCTV-13重播(2005年3月1日起改为每日21:00重播)。同时,比照境外一些电视台的作法,《新闻联播》的背景换成了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同年7月7日,《新闻联播》取消每晚22:40在CCTV-3的重播。2004年12月29日起,因CCTV-12改为社会与法频道,《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12重播。2008年2月3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新闻联播》用语、资讯量等方面。7月,《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查出患淋巴癌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带病坚持工作。8月31日,已经经历了一期化疗的罗京忍着病痛最后一次主持了《新闻联播》,随后住院继续接受治疗,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2009年6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6月16日,播音员邢质斌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6月30日,邢质斌低调退休,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28日,《新闻联播》开始采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均做了调整。在对新闻报导的画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过给主持人镜头的时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时播出。2010年10月1日,《新闻联播》打破常规,在国庆节当天采用“画中画”模式在节目开始直播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于当天18时59分57秒,即新闻联播开始前3秒钟发射升空);并在节目播出到19时25分05秒时再次直播“星箭分离”的实况,两段直播全长6分07秒;此举被视为《新闻联播》开播32年以来现场新闻直播的创新和突破。为此,《南方周末》的专栏作者评论说:“尽管政治并没有完全让步于新闻,但它起码做出了一种姿态,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不过整点报时的广告也和直播挤画面,且广告框住直播宽。有人质疑,《新闻联播》都让了,广告却不能让,十分可疑;因为,嫦娥发射就算不碰时间,《新闻联播》也会报导。)2011年9月25日,《新闻联播》画面配置改版,同时由欧阳夏丹和郎永淳首次主持。2012年11月15日,因播送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和介绍新一届领导班子简历,新闻联播延时至124分钟。2013年1月23日《新闻联播》中,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是《新闻联播》开播35年来首次引入评论员。同年1月26日,《新闻联播》首次连线外景记者。2月9日,《新闻联播》切入多路信号直播各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场景,并以《春节序曲》作为结束曲,被称为“史上最颠覆除夕新闻联播”。这种结尾形式其后亦有出现。结尾主播也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的《新闻联播》向观众行拱手礼拜年,此后每年的新闻联播也都沿袭了这一形式。2014年1月1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这种非常规结尾也被央视称作“彩蛋”。3月23日,“央视新闻”微博称“结尾,有何惊喜”,引来关注;结果最后画面只是一副花开场景。5月28日,《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李瑞英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2015年2月18日,《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和郎永淳开场在解说全国各地除夕实况画面后,互相对视即兴交谈,这也是《新闻联播》史上首次男女主播对视、交谈。3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3月22日,李修平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2日,《新闻联播》播音员郎永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9月4日,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辞去在中央电视台的职位,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3日,《新闻联播》出现罕见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个央视频道同时直播。2016年2月8日,《新闻联播》首次在头条报道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央视春晚创办34年来首次登上新闻联播头条。9月4日,因CCTV-13(新闻频道)在19:00时段直播杭州G20峰会欢迎晚宴,这是自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以来首次没有直播19:00的《新闻联播》。2017年1月21日,刚强和海霞搭档主持《新闻联播》,刚强也由此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王宁正式退居二线。2017年1月8日,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4月,王宁正式离开《新闻联播》主播。10月25日,因播送十九届一中全会,新闻联播延长至140分钟,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新闻联播。2018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自当天起,CCTV-4(亚洲版)于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闻联播》。(原亚洲版次日凌晨2:00,欧洲版次日凌晨3:00,美洲版次日凌晨5:30的重播不变)2018年9月14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手语播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联播
一、节目介绍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担任主播。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二、节目背景1958年9月2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与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晚七点左右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并且启用了新的片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扩展资料:节目发展历程1978年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9]12月31日,央视启用台内仅有的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采访不久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1979年9月1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7月7日,《新闻联播》后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即现今的《全国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是18:3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同年,女主播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1986年1月28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当时的央视副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9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今未改),同时更换片头。同年,《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1990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的新闻影片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10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为青蓝色,动画效果为三基色长方块撞击地球。1992年10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并机播出。1995年7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上部为蓝紫色,下部为黑色阴影,动画效果为三基色光柱飞过地球。年8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字样。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 [15]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闻联播》由C2转移到C3。1998年6月1日,由于C4的改版,《新闻联播》在四套播出的时间从19:00改为03: 00。1998年8月2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2002年4月15日,《新闻联播》片头再次更新,背景为蓝绿双色极光,动画效果与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头为《新闻联播》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片头。虽然2003年5月1日开播的央视新闻频道经历了几次大改版,但是《新闻联播》此版片头一直没有更换,使用时间已将近15年。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开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13和各省级卫视频道并机直播,与此同时开始在每晚23:10在CCTV-13重播(2005年3月1日起改为每日21:00重播)。同时,比照境外一些电视台的作法,《新闻联播》的背景换成了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同年7月7日,《新闻联播》取消每晚22:40在CCTV-3的重播。2004年12月29日起,因CCTV-12改为社会与法频道,《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12重播。 2008年2月3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新闻联播》用语、资讯量等方面。7月,《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查出患淋巴癌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带病坚持工作。8月31日,已经经历了一期化疗的罗京忍着病痛最后一次主持了《新闻联播》,随后住院继续接受治疗,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进行转播。播出时长30分钟(有时会延长) 。 一、节目介绍
《新闻联播》播出时间 节目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卫星频道或第一卫星频道、部分上星城市电视台卫星频道、各城市电视台主要频道、各地方、县级电视台频道于19:00并机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于次日06:25、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21:00、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02:00重播。
晚上七点,十点好像有重播。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晚几点播出?

哪个网站有CCTV国际新闻的直播

网视网上就有了, http://www.cctv.com/live
哪个网站有CCTV国际新闻的直播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